贵州省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及投融资的重要平台,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矿产资源探、采、选、冶及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企业文化  .Culture

西能集团“祝福祖国,奋进西能”征文作品选登——遵义能矿年轻人故事

2019-09-11

遵义能矿年轻人故事

遵义能矿 向玉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一种责任,有人说青春是一种当担,有人说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奋斗,有人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而令我们这一群80后、90后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都正值青春之时与遵义能矿相遇,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唇齿相依,为企业的成长为之付出努力。

2014年9月,我背着行囊,带着梦想,踏上了奋斗的征程,来到了这片红色的土地——遵义。那一年,遵义能矿刚满一岁。来到公司报道的第一天,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公司十来号人全部冗杂在几间狭小的办公室,靠墙罗列着几个填满一半文件的玻璃柜,就连几位公司领导都“可怜巴巴”的挤在一间仅仅十平米的房间里,我心里不惊一梗。从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心里面就像堵了一块石头,总是在想是不是进了一家打着国企旗号的“皮包公司”。直至我看到遵义能矿的他们、他们、还有他们,为公司发展不懈奋斗,才让我对遵义能矿有的新的认识,而我也十分荣幸能作为能矿青年的践行者,见证能矿青年的成长故事。

2013年9月,遵义能矿从挂牌成立、机构设置、“招兵买马”、建章立制,一切“从零开始”。要想工作有所推进,就必须有人来干。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大家都望而却步,担心“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此时,一个新进公司的“80”后瓮安姑娘胡后菊被委以综合办负责人的重任。大家都很担心外表温柔,说话细声细气的她能否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独当一面。

新的开始,新的行业,让她既兴奋又紧张,但是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却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企业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没有任何的参考和借鉴,面对庞大而繁琐的工作,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前进。外表斯文的她人生字典里却有着“破釜沉舟、拼命干”的倔强。她凭借着此前在国有企业有过近十年的从业经历,行政、党建等工作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最基础的建立台账、整理档案开始摸索熟悉工作,带头完成了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的建立,新建各类规章制度100余份;撰写各类材料累计达30余万字;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工作的方法途径,牵头编制了《遵义能矿党支部“达标创先”目标管理执行手册》《党员手册》等,并在整个集团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使公司党建工作在成立之初较好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有时候我会问她,进入公司以来都没有见你休过年假,乘年轻怎么不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她总是摇着头,笑着说到:“在创业之初,公司就像一块桌面刚刚端放上饭菜,而我们每个人就像桌子的腿,谁都必须顶着不能让桌上的菜洒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因为拍摄青春题材微视频,我第一次有机会跟随产业开发部出野外,对于“久居”办公室的我来说,这无疑充满着新鲜和好奇。跋山涉水在杳无人烟的山林里,杂草漫过我的头顶,荆棘遍布,越过潮湿的草丛,时不时还会惊扰出一两条蛇虫,一路下来我已被划的伤痕累累。和我年纪一般大小的技术人员小石,总是喜欢调侃我:“看你那细皮嫩肉的,要经常和我们一起出来晒晒,晒老点虫就咬不动了”。其实,对于这个皮肤黝黑的“80后”,我还是很钦佩的,常年风吹日晒奔波在地质一线找矿、探矿,累了就在大山深处席地而坐,饿了就方便面、饼干解决。有时候,山里面没有信号,每天反复着枯燥的工作,渐渐的还是会觉得苦闷。但新的一天到来,我又会看到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我在想,年轻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公司主业发展的过程中,道真县新民铝土矿是遵义能矿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在项目申报、立项、勘查工作上进展都相对比较顺利,可进入勘探报告编制阶段却是一波三折,由于勘察单位人力不足等多方因素,迟迟未能将报告修改稿提交审查,导致后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尽快推进新民铝土矿开发,公司领导派小石前往勘察单位“白加黑蹲点”,就报告修改等事项进行督促和协助。面对这种通宵达旦的“协助陪同”,勘察单位都有些吃不消,不停的催促他回去休息,保证第二天将报告提交审查。对于被临危受命的小石来说,哪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客气的笑着说“没事、没事,天亮还早,我陪着你们干。夜里的静默,只有呼吸、汗水和键盘敲击的声音,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早已深深的镌刻在他的心里。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在两个通宵之后将报告提交最终审查,为报告备案就下步采矿权办理奠定基础。其实,在他载誉而归,得到公司上下肯定的时候,我很费解他为什么非要像打了鸡血似的陪着熬夜,大可忙里偷闲坐享其成。后来,他告诉我,入行的时候,师傅就告诉他“干我们这行就得耐得住寂寞和经得起风雨,才能有所历练。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就要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保障”。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坐落于遵义县鸭溪镇的遵义能矿工程技术中心。这里,以革命老区镇、经济强镇、商贸强镇、能源大镇而号称,但从“丝丝缝缝”中却冒有灯红酒绿般的恶习;这里,看似交通纵贯,南北畅通,但真正要“进城”一趟,还是要经历一番舟车劳顿之苦。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80后”技术人员,他用梦想,用热情,用决心和毅力诠释着对遵义能矿的责任与忠诚。他,是刚走出象牙塔,远赴他乡,怀揣着对事业激情,投身遵义能矿建设的莘莘学子——何伟。

来到工程技术中心之初,不多言不多语的何伟和大多数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样,面对新工作、新技术仍旧是“无从下手”,书本知识和实际研究、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出入。起初,犹如无头苍蝇一般“乱撞乱飞”,只能是边摸索、边请教、边实验,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余庆陶土制备建筑陶瓷项目实验研究,在进行配方实验时,不断地配比、研磨、造粒、烧结,因为实验必须持续进行,到了时间点就必须进行详实、认真的观察、记录,他常常是不分昼夜、通宵达旦的实验,困了就伏案稍息。久而久之,从之前的好奇心也变成了工作的疲倦,但适应后,他很快就变得平静,并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在他看来,能让他欣然接受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能为遵义能矿后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能夯实自己,每天学到新的东西。他经过近两年的科技攻关,利用余庆陶土制备建筑陶瓷取得重大突破,成品抗折强度均达到墙地砖国家标准标准,吸水率达到国家一级陶瓷标准。成功验证了余庆陶土具备巨大的资源价值,为后续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尽快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和很多喜欢歌舞升平的“80后”比起来,他犹如空谷幽兰,为遵义能矿的建设发展静静的绽放。

青春是阵偶尔滑过的风,不经意间,已吹得我泪流满面。回首青春,只求无怨无悔。在有限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战胜挫折,挑战自我,与能矿同行,用自己的不放弃和不气馁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去,不再有青春的娇容,但我们仍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曾经年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