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Grassroots
谨以此文
致敬所有在生产一线恪守岗位的
“平凡父亲”
清晨的贵州山区还笼罩在薄雾中,冶炼厂里已响起一声洪亮的吆喝:“铸锭线的兄弟们,准备干活啦!”这声音如号角般划破沉寂,宣告着一天战斗的开始。 声音的主人叫付彪,人如其名,身形敦实彪悍,嗓门浑厚有力,是西能锌业冶炼厂铸锭线的班长。 2022年,付彪入职西能锌业,正式成为一名锌业人,从原辅料搬运到精锌成品铸锭,从普通员工到一班之长,他用两年时间把自己“焊”在了生产线上。 铸锭线涵盖粗炼、精炼车间,是锌锭成型的最后关口,也是生产环节中问题最集中的“硬骨头”。付彪所率的团队人员背景不同、性情各异。用付彪的话来说,“管理起来亦如瓷器店里捉老鼠,轻重都忌器”。 面对挑战,付彪有自己的“土法良方”,他深谙因材施教之理,视人“下菜碟”。对莽撞者,常以韧劲磨其心性;对疲沓者,总以激将燃其斗志;对怯懦者,不啬于大庭广众之下扬其长处。对于铸锭线的管理,他常通俗的戏言:“带班如带子,要得看清线上人员的各自脚程,方能扶着他们行稳致远”。 2023年以来,铸锭班在他的一番苦心经营下焕然一新,工友们各司其职,往复穿梭,恰如蚂蚁搬家,团结协作,秩序井然。 付彪有个“秘密”——他常往厂办跑。别人以为他偷懒,他却理直气壮:“我是去‘摸鱼’给兄弟们谋福利!”,一包小零食、一顿加班餐、一次调休机会……这些看似微小的“战利品”,却成了他凝聚班组团队的粘合剂。 在‘摸鱼’的背后,工友们更常见到的,是付彪满面尘灰、一身油污却依旧矫健的“彪影”。精锌铸锭线投产之初,由于设备磨合,人员技能也尚在历练,因此铸锭线时常是“设备罢工,比上下工的汽笛还要准时”。每逢此时,付彪必是第一个钻进车间,抄起工具,成为设备排忧解难的“士前卒”,当油污与汗水交织于工装,设备重新响起轰鸣时,他却只抹一把脸,笑道:“这铁家伙也似个娃儿,闹起脾气来,也得好生哄着。” 付彪的“父爱”不止于上班期间,下班后,他也时常穿着工装在线区“散步”,看似闲庭信步,目光却始终紧盯着每台设备,生怕错过任何异常。生活中,工友家的红白喜事,他不请自到;谁家夫妻吵架,他上门劝和;见年轻后生宿舍邋遢,他一边帮着动手收拾,一边絮叨如父:“过日子好比铸锭,里外都要光洁,才能成‘好器型’,有个‘好身价’。” 这个被工友们称作温柔汉子的人,在家却成了“失信者”。曾经,在贵阳读中学的女儿听说父亲休假,亲手做了一桌菜等到深夜,最终却只等到一条“设备故障,加班”的短信。中考结束那天,女孩踮着脚在校门口张望,人群中却始终没有出现那个承诺过要接她的身影。当我问付彪是否愧疚时,这个糙汉子低头摩挲着安全帽上的划痕说,“锌锭冷却了能重熔,孩子的童年错过就回不去了”,沉默良久,他又抬起头,目光灼灼:“可这条生产线关系着几百号人的饭碗,我既然是‘家长’,就有责任带着大家端好这个碗。” 在西能锌业,正是有无数个的付彪,才构建起锌业的毛细血管。他们用“彪悍”对抗着设备、管理的难题,用“柔情”缝合着团队的裂痕与时代的断层。就像鲁迅笔下那些“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从不喊口号,只是把人生熔铸进滚烫的锌液里,冷却成企业发展坚硬的基石。 采访结束时,付彪又接到任务,他起身一把抓起安全帽,我瞥见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掌虎口处隐隐有字:“接妞妞”。待他疾步而去,我看着这个彪影,心头不禁泛起一阵酸涩,这或许就是锌业工人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永远在责任与歉疚的两端跋涉,那深藏于掌心的温柔,便是他们负重前行中,不曾熄灭的微光。(通讯员:王诗丹;编辑:程萃灵;二审:路艳宁;三审:肖 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