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Culture
4月30日,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表彰2020年以来在贵州经济社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
集团公司锦麟化工摩天冲磷矿总工程师王继洪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继洪的成长故事.......
扎根深山践初心 “富矿精开”写华章
王继洪,现任西南能矿集团贵州锦麟化工摩天冲磷矿总工程师。曾先后荣获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能集团”或“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青年成长之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和贵州锦麟化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贵州锦麟化工的技术骨干,王继洪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座右铭,以矿山人特有的“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积极投身我省“富矿精开”战略,在摩天冲磷矿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谱写着青春奋斗之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矿山精神。
清晨五点,当织金县三甲街道的薄雾还在山腰缠绕时,摩天冲磷矿的井下巷道里已传来安全靴踏着岩屑的脆响。一个皮肤黑黄、个头不高、工装沾满泥浆的身影正弓着腰,用地质锤轻敲巷道顶板。“因为溶蚀带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这段支护间距得缩短30公分”。他沙哑且带着浓重的遵义口音的嗓音在幽深巷道里格外清晰。这个被大家称之为“巷道医生”的年轻人,正是32岁的贵州锦麟化工摩天冲磷矿总工程师王继洪。
牢记初心的“践行者”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1992年生于遵义的王继洪从小就对层峦耸翠的高山抱着好奇与憧憬,儿时就总想看看群山深处之中到底蕴藏着什么。王继洪的采矿之路始于大学时代,怀揣着对采矿事业的无限憧憬,毅然选择了采矿专业。从此,他便与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曾因身材娇小被质疑“下井吃亏”的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后选择了铝土矿作为自己事业开端的人生首站。他投身于铝土矿的建设与开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他并未满足于此,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2021年,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他来到了西南能矿集团贵州锦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摩天冲项目,投身于磷矿山的建设与开采。
摩天冲项目地处毕节市织金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就像大地得了骨质疏松症”,王继洪指着办公室墙上错综复杂的地质剖面图说,“在这里每掘进一米,都是和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对话。”面对这样的现状,王继洪已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十足准备。
扎根深山的“孤勇者”
近年来,西能集团紧扣我省“富矿精开”战略部署,强化使命担当,闯出一条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锦麟化工摩天冲磷矿250万吨/年采选工程项目就是西能集团落实“富矿精开”战略的典型缩影。
摩天冲项目历经十余年,期间遇到了种种不易,熬白了多少人的头发,熬走了多少无法坚持下去的人。终于,于2022年8月31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所有人都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不可抗力因素,项目进度被按下“暂停键”。“前人有前人肩上的重担,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使命”,王继洪说道:“路走不通,但工作不能停”。王继洪毫不犹豫地担当起项目一线的“大管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员工们驻扎在深山之中,与各级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确保施工材料能及时运达;加强工人现场安全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组织大家进行地表清理、取样工程梳理等基础工作……王继洪忍耐着矿山的孤独和寂寞,以最大限度推进项目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12月15日,摩天冲磷矿成功打响井下掘进施工“第一炮”。
精益求精的“矿山工匠”
“巷道不仅是画在图纸上的线条,而是流淌着企业生命线的血管。”王继洪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技术攻关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也展现出非凡的专业智慧。
在回风立井设计方案优化中,王继洪顶着40多度的高温连续踏勘三天,创新提出改立井为斜井的颠覆性方案。此项优化设计调整,不仅减少3公里的公路建设长度,还节省土地征用及“三通一平”建设成本800余万元。
针对井下供电系统设计,王继洪带领团队重新测算负荷参数,将5个盘区变电所优化为1个中央变电所,减少巷道工程200余米,节约投资200余万元。
这些创新性的技术革新,这些凝结智慧的“金点子”的背后,是王继洪和团队们通过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方案论证,是反复踏勘30余次井上下现场的严谨求实。当年,摩天冲项目在超额完成6773米掘进任务的同时,也交出了副产矿石16万吨的亮眼成绩单。
安全生产的“黑脸包公”
“在井下,1%的疏忽就是100%的灾难。”这是王继洪常常挂在嘴边的“安全经”。为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他严格井上井下安全检查,从不忽略任何一个细微的质量标准,从不违背任何一项技术举措的相关执行要求,也从未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安全生产的细微环节。
在摩天冲项目,王继洪首创了“三维安全管控体系”,将每条巷道、每台设备责任到人;推行二维码智能点检,替代传统纸质记录,使隐患排查效率提升60%;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制度,全年审批作业规程278份。对顶板支护、爆破作业、通风等措施不到位的作业现场,王继洪会第一时间下达停工整改指令,把“严”的基调落实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处。
2023年,锦麟化工在执行安全生产“双全日”工作机制期间,王继洪顶着压力开出11万元的安全考核单,叫停了23处不规范作业面。正是这种“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坚持,创造了矿山连续安全生产900余天“零事故”的纪录。
创新求变的“矿山智囊”
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王继洪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023年10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提出“双全日”工作机制,为落实这一要求,王继洪牵头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制定了摩天冲磷矿“双全日”工作保障机制,并进行了矿山系统全面梳理。他创新构建“四维联动”管理模式,牵头制定12项保障机制,编制设备设施管控清单238项,开发智能化维保预警系统。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入选贵州省应急厅相关典型案例,为行业安全发展贡献了摩天冲智慧方案。
面对磷矿市场高位运行的历史机遇,王继洪提出“分区建设、分期投产”方案。为攻克技术难关,他带领团队五赴湖北磷矿取经,三邀国家级专家现场指导,最终通过应急管理部门技术认证,使矿山提前6个月具备试生产条件,抢抓了磷矿市场的高位机遇。在智能矿山建设中,王继洪主导开发的设备全周期监控系统,实现保养维护自动报警功能,被列为贵州省“智慧矿山”示范项目。
当别人在赞叹建设摩天冲项目建设的速度时,王继洪却坦诚地说:“每米巷道都有安全刻度,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如今,摩天冲项目一采区已经正式建成投产,王继洪推动的这一系列技术革新,印证着这位“90后”磷矿山建设工程师的前瞻眼光,他已经成为摩天冲项目名副其实的“矿山智囊”。
无涯学海的“坚定舵手”
心有所学,方能精进不休。在团队建设中,王继洪始终坚信,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交流才是能使矿山真正做强的“中流砥柱”。王继洪牵头制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及专家指导工作方案,通过“让管理人员走出去”和“把专家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提升模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优秀矿山进行学习,邀请省内外安全生产专家、学者到矿山开展管理、技术、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和现场指导检查,进一步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矿山安全管理基础。他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赴湖北、开阳等地交流学习5批次,邀请数位专家现场指导;同时,他还建立了“导师带徒”制度,培养出了10余名优秀的技术骨干,如今,这些技术骨干早已能独当一面,成为行业中的“行家里手”。项目建设至今,摩天冲磷矿(部门)从建设初期仅有的10人,发展到如今的25人,个个都成为该行业的行家里手。
不爬山、不下井的时候,王继洪总是埋在大大的办公桌里,书籍、图纸、屏幕将他挡得严严实实。“这年头的矿山建设发展的节奏都太快了,你一天不学习,不‘取经’,也许明天你就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每当别人恭喜他获得荣誉时,他却说:“荣誉属于团队,我的舞台在井下。”
摩天冲磷矿项目是贵州省级重点开发项目,也是同类型矿山项目建设速度最快,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磷矿山采选项目,创造了贵州地区大型地下非煤矿山建设的“摩天冲速度”。如今,二采区也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阶段。这背后,是王继洪与所有摩天冲人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永不服输、奋勇争先交出的亮丽答卷。
回望来时路,王继洪始终保持着初入矿山时的赤子之心,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了井下,从一名初出茅庐的矿山新人逐步成长为井下得力干将,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向地层深处挺进,用扎实的行动和无悔的付出诠释着矿山精神。(通讯员:周念;编辑:蒋易宏;二审:路艳宁)